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 > 了解清明节,在春烟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密码
认证
广告空间
联系我们
电话:+ 86-755-25643415
传真:+ 86-755-25431456
电子邮件:sunny@sunnyglassware.com
地址:中国深圳龙岗区横岗街荣德时代广场B区8楼51115
跟着我们
二维码
消息
  • 如何熄灭烛台?

    美阳玻璃制品熄灭烛台的工具名称及工作原理​

  • 高硼硅玻璃烛台:匠心工艺点亮安全与艺术之美

    在现代家居装饰中,烛台不仅是营造氛围的利器,更是彰显品味的艺术品。近年来,高硼硅玻璃烛台凭借其耐高温、高透光、环保安全的特性,成为市场新宠。那么,这种兼具实用与美感的烛台是如何生产的?让我们一探其背后的工艺奥秘。

  • 中美关税新形势下,美阳玻璃制品的机遇与挑战

    近日,中美关税问题再度成为全球经济焦点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这一举措不仅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,也给众多像美阳玻璃制品这样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
  • 了解清明节,在春烟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密码

    美阳玻璃制品拥有20+年玻璃制品历史,各类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  • 在阳光明媚的玻璃器皿中,去春季生日预约

    春天的微风就像诗歌一样,花朵盛开,在这个美丽的季节,阳光明媚的玻璃器皿迎来了一个温暖而充满的员工生日聚会。烛光摇摆不定,很长的蛋糕,甜蛋糕和生日庆祝活动都被一起庆祝,使每个​​人都可以退出繁忙的工作,并将自己沉浸在欢乐和温暖的海洋中!聚集在一起,将最真诚的生日祝福发送给生日庆祝者,并在阳光明媚的玻璃器皿中让爱与温暖流动。

  • 凝心聚力 探秘多彩贵州—Sunny Group四日团建之旅

  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,Sunny Group的伙伴们已在深圳北站整装待发。这场以"探秘喀斯特·共筑同心圆"为主题的团建之旅,不仅是一场地理意义上的远行,更成为团队凝聚力升华的催化剂。

  • 什么是烛台包装盒?

    这些盒子用于存放和保护蜡烛,确保烛台完好无损地送到客户手中。包装盒由各种材料制成,例如纸板或硬纸板,可抵御外界元素,同时保持烛台的美观。

  • 美阳玻璃制品如何用AI赋能传统贴花工艺征服法国顶级酒庄

    美阳设计师团队和工厂资深手艺师傅,深入研究传统贴花工艺的优缺点,并结合deepseek AI智能进行创新。通过反复试验与优化,我们开发出了一种特殊的贴花材料,它能在高温下与瓶身玻璃紧密结合,形成难以剥离的牢固层。

新闻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 > 了解清明节,在春烟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密码

了解清明节,在春烟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密码

Demi 美阳玻璃制品 2025-04-03 17:31:22

美阳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现根据国务院对2025年清明节的放假通知,结合我司实际情况,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:

4月4号(星期五)放假,共三天

4月7号(星期一)上班

Understand the Qingming Festival: Deciphering the Cultural Code of Chinese People in Springtime

 

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,更是一个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。

清明节起源

相传大禹治水后,人们就用“清明”之语庆贺水患已除,天下太平。此时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天清地明,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,历代承袭成为习惯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、春光美景之外,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,增添生活情趣。

清明节的演变

一种为家祭,即在家里设供或在祠堂太庙祭祖;二为扫除坟上杂草,以示后继有人,香火不断。旧时扫墓不仅要清除杂草,还要拢坟,添上坟头,上压纸钱等。

清明节的习俗

祭祀扫墓

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早已蔚为习俗。唐朝之后,寒食节逐渐式微,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。

踏青

清明之时,正值春回大地,人们乃因利乘便,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,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,其乐融融。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,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食俗
江南的青团裹着艾草清香,北方的馓子炸得金黄酥脆。这些时令美食既是《清嘉录》中"清明食糕团"的古俗延续,也是土地对人们的慷慨馈赠。在福建闽南,润饼菜包裹着胡萝卜丝、海蛎煎等山海之味;晋中地区则要蒸"子推燕",用面团塑成燕子造型。当舌尖触及时令的鲜甜,便完成了与自然节序的微妙共振。

 

当暮色染红天际,祭扫归来的人们怀揣着新采的荠菜,准备包一锅清香四溢的馄饨。这个节日教会我们,真正的缅怀不是沉湎悲伤,而是在春日的生机中,让记忆生根发芽。那些飘摇的纸钱化作黑蝶,最终栖息在心灵的祭坛,成为民族集体记忆中最温柔的注脚。